台湾唯一品牌国产车商纳智捷 LUXGEN S3/U5公开召回声明稿
2018年3月23日,台湾唯一品牌国产车商纳智捷,在官网发布了「LUXGEN S3/U5公开召回声明稿」,一个月后,公司为了化解车主们的疑虑,还特地制作影片针对召回对策提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。
纳智捷这次的召回,算是业界大事,为什么呢?原因在于台湾产车非常少召回,甚至连进口车的召回频率也远低于国外。更何况这次破天荒的拍影片,制作懒人包来解释召回对策!到底是台湾得天独厚,车子都没问题,或是其实你该得到的召回服务,又被省掉了?
若有似无的召回法规
会注意到召回这件事情,是因为高田气囊事件,我自己有一台Grand Livina,因为同样是日系车,会用上高田气囊的机率非常高,日产在国外就有多款车种高田气囊召回,我一直在注意台湾会否有召回公告。但是我注意到台湾的官网,从我开始关心这一年多以来,裕隆日产只有2项召回项目。
我到国外的官网查查看召修情况,跟台湾一样左驾的菲律宾,官网在2016年就发布了2008年到2014年Grand Livina的高田气囊召回。其他在马来西亚、印尼都有很多类似的召回项目,连中国东风日产都还有13项召回公告。
再仔细研究,我发现台湾其实是有召回相关法案的!
就跟国产车没有NCAP(新车安全评鉴协会)再行检验的漏洞一样,零颗星的车只要通过上市审验也可以卖。如果你问交通部与车安中心官员,台湾有无召回法规,他们一定会跟你说「有啊!」从2004年就有「汽车安全性调查召回改正及监督管理办法」了,而且这个办法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,现行有召回法规的只有美国、欧盟、日本、澳洲、中国及台湾等国家。听起来有没有好棒棒?
有法规,不等于真的有召回。空有法规,但条款充满漏洞,又疏于执行,有等于没有。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」,他们的汽车质量召回管理条例,除了安全性项目还包含各式各样的质量缺陷,车商都需要依法召回。
台湾与中国召回法规差异
我简单整理一个表格,里面将两个法案主要的差异点区隔开来,从法规文字开始,台湾召回一开始就缩限在「重大行车安全」,而中国却是以广泛的「产品缺陷」作为召回的主干。不但如此,对于产品缺陷可提出申诉的来源,台湾缩限在地方政府与消费者团体,中国则是非常广泛地让任何单位与个人都可作为申诉来源。
在台湾如果有重大行车安全疑虑时,召回法案只规定要公告,而中国则是必须停止生产、销售并实施召回,缺陷消除前不得再销售。罚金的部分,台湾则比较严格,可以处以30万到150万的罚锾。
关于汽车安全,一个国产车主的疑惑:为什么台湾的汽车很少「召回」?
表、台湾与中国汽车召回法规主要差异
不难发现,台湾对于召回的定义与责任,相对中国来说宽松许多,召回的严重性是否影响到重大行车安全,厂商球员兼裁判,有很多可以「应召回而不召回」的操作空间。
以上几个案例都有共通的特色,就是没有一个是由厂商主动发出召回通知,或是率先提出对策。
你可能会认为我举上面几个例子太特定,不足以反应现实状况,但我想讲的是,现实状况可能更糟糕。根据车安中心2016年的专题报告「我国近年汽车安全性召回改正结果与分析」,车安中心就发现从2011年到2016年间,国外发布召回而台湾没有宣布对应召回的案件总共168件,其中75件经查证需要进入召回。
在国外需要召回而台湾无召回的项目中,有超过4成5的案例是必须召回而未召回的。也就是说,厂商对于何谓「重大行车安全」,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。
台湾空有召回法规,但法规非常宽松,洞太大,根本捞不到鱼。加上没有柠檬车法案(主要是保障汽车消费者买到瑕疵车时相关的权益问题),厂商能当个案就当个案,产品修了好几次没修好,你也拿车商没辙。虽然消极服务没犯法,但台湾汽车产业的售后服务,还有更多可以提升的空间。
遇上产品缺陷的教战守则
一旦遇上购车产品缺陷的时候,首先要加入社团、论坛或是相关社交群组,跟车友们讨论,确定是否有达到一定比例的不良数量。政府现在也有「车辆安全信息网」这类的网站,登录国外召回信息,车主可以查询自己的车款在国外是否有召回讯息。
基本上,安全性修复本身就是保固服务的一环,反正瑕疵只要能被修复,那也不是大问题,但切忌一开始就到处在网络上发文章。如果找车商修复,车商不理或是刻意刁难,才要进行第二阶段的呼朋引伴、上网揭露。通常车商为了名声,还是会跟车主进行沟通协调。
如果车主还是觉得无法接受,或是被逼着签有如卖身契的保密条款,那就要进入第三阶段,车主们可以成立自救会,下载并填写「汽车安全性申诉案件资料通报表」,到行政院消保会、各级县市政府法务相关的消费者服务进行申诉。消保团体会安排协调会议,如果再经过两次协调无法有结论,双方可能就要进入法律程序。
结论
如果我是监察委员,一定会去弹劾交通部,车体撞击审核宽松、道路设计不良、安全性召修又很放任,道路死亡率高,交通安全世界国排名共有187国,台湾排在104名,我们购车有17.5%的进口税,还有20多%的货物税,每个车主买一台车缴给政府的税超过二、三十万,这个政府又为我们做了什么?
在台湾买车很没有保障,车子安全配备不够好,价格比别人高,售后服务消极,没有柠檬车法案,连自备机油都会丧失保固,出个保固得像闯十八铜人阵一样。
想到以前我们在外销产业客服部门,国外品牌采购对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极尽要求,我们拿三流售价给他们一流产品。希望在台湾买车,花一流价格,也能买到一流服务,毕竟消费者买的是公司货,不是水货啊。